第113章 出门饺子-《重生从娶女知青开始》


    第(1/3)页

    重生从娶女知青开始正文卷第113章出门饺子刘香兰说完这句话后,若无其事地转过头去,继续给一盆菊花浇水。

    今天晚上,仔细对账……

    纪元海还没说话,陆荷苓便招呼王晓红过去。

    “我这几天刚好也想晓红了。”

    “你们忙着对账,肯定没时间照顾她,就让她跟我回家住两天吧。”

    陆荷苓说完之后,带上王晓红,骑自行车回了小山屯。

    这也等于间接证明了她的心迹。

    的确之前很多次陪伴纪元海,力不从心之时提出来的建议是真的;和刘香兰情同姐妹,也是真的。

    纪元海进了屋内,片刻之后,刘香兰红着脸进来,放下了浇花水壶。

    “荷苓肯定骂我不要脸呢……”

    她第一句话就是这么说。

    “你这样说,可就辜负她的心意了。”纪元海说道,“她如果对你有半点不好想法,今天能这样吗?”

    刘香兰点点头:“荷苓是个好姑娘,体谅伱,也能体谅我。”

    “我自己也感觉,自己刚才不要脸呢……可我一想着,你三天后就要走,再往后半年都见不了面。”

    “元海,我是真想你……”

    自从得知了这个消息,刘香兰今天已经是难受了半天,直到纪元海即将走的时候,刘香兰才豁出去找了个借口,想跟纪元海多团聚片刻。

    令她想不到的是,陆荷苓主动带走了王晓红。

    当天晚上,纪元海和刘香兰两人盘账算帐,果然十分仔细。

    硕大的算盘珠子,被打磨到锃亮,手指划过,拨动便发出闷响。

    每一处账目紧要之处,纪元海总是要细细盘点,反复琢磨,务必不要错过一丝一毫。

    刘香兰口中报数,连连点头,口都酸了。

    又捧了两大块账目,架起来,托举着请纪元海审阅。

    纪元海审阅批改多次,终于神清气爽,算帐完毕。

    两位算帐小能手竟是足足忙碌一夜,等到天色将白,刘香兰方才略感疲倦。

    纪元海称赞她果然是一名骁将,当个一丈青半点也不差。

    刘香兰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元海,你累不累?”

    “我累什么?”纪元海说道,“还来不?”

    “别折了你元气……”刘香兰小声说。

    “这叫什么话?我的元气可没这么容易折。”纪元海笑着跟她说,“什么时候你想通了,到时候你就知道厉害了。”

    刘香兰听的身上微热,要不是怕影响他福运,真是恨不得跟他一好再好,全无顾忌一次。

    因刘香兰心中挂念即将远行之人,陆荷苓又默许了,纪元海在这花草铺子里面又呆了一天一夜,最后买了一辆自行车给刘香兰,方便她往后出行办事。

    “我们一走,小山屯你举目无亲,回去住在我家只会让王家的人找你麻烦,还不如不回去。”

    “家里砖房我给爷爷奶奶住,自行车我给纪家留下,省得交代不清楚,这刚买的自行车就交给你用了。”

    纪元海跟刘香兰交代,又给她二百块钱,让她接下来用。

    刘香兰连忙摆手:“不用!你之前给我一百块钱,到现在都还没有花呢,再说平常吃喝穿用,这铺子里面随便拿一点就够用了,根本不用再花钱。”

    “这可不是跟你客气,之前一百块钱现在二百块钱,是给你们母女两个用的,也是预备紧急时候用的。”纪元海说道,“我不在的时候,这铺子说不定遇上麻烦的时候,这钱就用得上。”

    “再者,你总得买进一些花草,这钱你同样用得上。”

    刘香兰这才终于收下钱,暗下决心,不到万不得已的关头,绝不轻易动用这些钱。

    等到了将来,这些钱和赚的钱,都要再还给元海。

    纪元海骑上刚买的自行车回到了小山屯,陆荷苓已经收拾好了行李——主要是两人的被褥、衣物和书籍,因为两人同在省大学却不在同一个专业,男女宿舍也是分开的,因此两个人的行李也是分开的。

    纪元海说了一下自己想法,还有对房子、刘香兰的安排。

    陆荷苓自然是赞同的。

    “明天上午到县城买火车票,傍晚上车,第二天凌晨到省城。”

    纪元海说了具体时间安排。

    “今天晚上吃过饭,我得跟爷爷奶奶他们说一声去,这房子也让他们随后就住进来。”

    “嗯,我知道了。”陆荷苓点头。

    生产队的哨子吹响,又是一天的劳作结束。

    夕阳在山后,晚霞映山红。

    社员们上回到队部登记工分后回家歇息、吃饭。

    晚饭后,纪元海到了纪家,说了明天准备出发前往省城的事情。

    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大哥大嫂都很是惊讶。

    “怎么去这么早?开学有这么早吗?”

    “主要是提前去省城看看荷苓家的情况,”纪元海解释,“荷苓父母虽然去世了,但总得看看到底剩下了什么,还有多少亲朋好友来往。”

    “哦哦,是这个道理……荷苓那时候没回省城把这些事情办妥。”爷爷点头,“你们提前去,办好了这些事情也是应该。”

    “按咱们这边说法,出门饺子回家面,明天一早你们两口子上家里来,怎么也得吃一顿水饺再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