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守墓士扬名天下,晋阳城巧遇众友-《三国骁雄韩遂》


    第(2/3)页

    胡轸、李傕、郭汜、张济、杨定五人均为队长,归属并州汉军。李利已任伍长。

    往年底,鲜卑都要犯境,本年快到年底了,尚无动静,或许本年漠北水草丰满。故并州汉军比较轻闲。

    韩遂问董越:“一事不明想请教。”董越道:“请讲。”韩遂道:“张奂将军当年任兼监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的护匈奴中郎将,为何只有十五万汉军可调动,当年听汝说作战时,调动冀州汉军才平定鲜卑、南匈奴和乌桓的叛乱。”

    董越笑道:“当年是特别情况,不过在幽、并、凉三州前线的确始终保持十五万左右的汉军。冀州汉军一般不归前方将领管,只有特别危险时才临时假节调往前线。

    前两次大疫后,人口减少,国库空虚,汉军也相应缩编,估计只剩下四十三万多。

    黄河以北包括凉州、司隶在内六个州的的汉军维持不变,约有二十六万多。除幽、并、凉州前线保持十五万兵力外,司隶、冀州等约十一万多,包括凉州的汉阳、陇西、武都,并州的上党这四郡归朝廷直辖,以及陇西的义从军,前线将领不能随意调动。黄河以南的豫、荆、兖、徐、青、益、扬、并州八州的汉军总数可能只有十七万多。

    幽、并、凉三州前线的十五万汉军包括义从军,但不含南匈奴军,动用南匈奴军要朝廷特批。”

    韩遂计算一下后,点头道:“尔等各家应对征调有耳闻,按此算,加上南匈奴军,朝廷税赋除支付官吏薪资外只能支撑最多三十万军的开销,而十五万前线汉军的费用全靠征调。故只有消除鲜卑,朝廷财力才能缓和。”众人点头认可这个判断。

    韩遂又问:“现任幽、并州前线将领能力如何?尔等必为董使君(董卓)的精锐机动军,共有多少人。”

    胡轸道:“宗员任护乌桓校尉驻幽州上谷郡宁县,张修任护匈奴中郎将驻西河郡美稷(ji)县,郭骞(qian)度辽将军驻五原郡曼柏县。

    吾办差去见过宗员,宗员乃荆州南阳安众人。

    乌桓人,又称乌丸人,乌桓和鲜卑均为古东胡族中的一支。大部分居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等郡塞外,少部分内附大汉。

    护乌桓校尉拥节监领之以及护内附乌桓,秩比二千石,对外境外乌桓进行防御,同时处理对幽州代郡塞外鲜卑的外交和防御事务。

    幽州上谷郡宁县护乌桓校尉大营有二千精锐汉军。幽州渔阳郡有渔阳都尉营,驻有一千精锐汉军。

    辽西郡乌丸单于丘力居,有众五千余帐落;辽东郡乌丸大人苏仆延,有众一千余帐落;右北平和渔阳郡乌丸大人乌延,有众八百余帐落;上谷和雁门郡乌丸大人难楼,有众九千余帐落。另外,玄菟郡东北有夫余部落;辽东郡东部有高句丽;乐浪郡南部有马韩等。

    叔相(张济)办差去见过护匈奴中郎张修,子泛(郭汜)办差去见过度辽将军郭骞,由二位分别介绍。稚然(李傕)和整修(杨定)补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