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徐福兴只想到这便心痛如绞,摇摇脑袋,再也不敢往下胡思乱想。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他就已经把那个偶遇的善良小姑娘当做自己的亲孙女。甚至,可能比寻常的爷孙两感情还要深厚些。 离开县城,官道上冷清得很。原本喧闹的氛围骤然间便沉寂下来。 河畔有凉风扫到这,更是让人觉得寒冷几分。 除去徐福兴以外的四个老乞丐都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忙不迭将双手放在嘴欠,用力哈了几口气。 气刚出嘴,就变成白烟儿。 “快些走,可真冷。” 有个老乞丐说道,并且在原地蹦了蹦。 几人相视一眼,都加快了步伐。 他们可买不起那厚厚的大褥子,要抗寒,就只有运动。这种天气,就算是呆在城里想要不被冻死,也得找个暖和点的角落才行。 当然,或许也能遇着大善人送件破外套、褥子什么的。 沿着官道继续南行,不出十里就到了河边。河水泛黄,滔滔西去。 有片芦苇荡,也都尽数泛黄了。在风中齐齐摇荡。 官道右边则是个林子,还有块小石碑。石碑上刻的是这条官道的名字,江岳国道。 国道是大宋境内规格最高的官道,路最宽敞,也最平整。虽然这时候整体冷清,但时不时还是有马车从官道上边驶过去。 现在除非是村与村之间串个门,不然哪怕是相邻的镇子来往,也多数是坐马车的。 这些马车都由四匹大马拉着,车厢里能乘坐十多个人。全都是府衙弄的,收费便宜,寻常人家也都坐得起。 家里富裕些的去太远的地方就坐这个,近的不愿意,喜欢骑着还算是稀罕货的自行车。这是有面子的事。 只有那些顶尖儿富贵的,才有自家的马车。 至于轿子,前些年就已经越来越瞧不见踪影了。 跟着活地图乞丐沿着这条江陵府通往岳州巴陵的国道走了大概两个时辰,在路口歇息半个时辰。然后便不再走国道,而是抄近路走上了一条坑洼的泥土路。 这泥土路肯定是修国道以前留下的,除去当地人怕是没什么人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