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晋通钱庄-《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2/3)页
“皇爷,锦衣卫指挥使许显纯求见。”
“宣。”
正在批奏章的朱由校头都没抬的道。
很快,许显纯就被刘时敏领了进来。
“臣锦衣卫都指挥使许显纯恭请圣安。”
“朕安,平身吧。”
在手中的奏本上画了个圈,扔到发通政司的那个箱子里,朱由校抬头看向了许显纯。
“什么事儿?”
“回陛下,臣带人抄没了冯三元、顾糙二人之家,得银共计十八万六千两,另有房产、字画若干,现已押送内帑,这是账本,请皇上御览。”
“另外,据臣审讯,此二人收受汪文言贿赂弹劾熊廷弼,人赃俱获,锦衣卫已完成查补,这是两人供状。”
许显纯说着,拿出了一本账本、两份状纸以及两张钱庄的汇票,交给了刘时敏。
从刘时敏的手中接过状纸,朱由校翻开看了起来。
真的是人赃俱获,行贿的,收贿的都抓了,用来行贿的汇票也已送来了。
大致的看了一下状纸,朱由校的目光就放在了两张汇票上。
钱庄这玩意儿,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但那时候只是雏形。
真正定型,是在唐朝,唐宋时期,钱庄通常叫做金银店、柜坊。
北宋中后期开始,交子的出现,更是催发了钱庄的发展,这个时候的钱庄,往往承接着铜钱兑换的任务,叫做钱店。
待时间进入了万历初年,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的实行,民间对于白银的兑换有了极大的需求,钱庄也就开始大规模的出现。
不过,此时的汇票,同清朝中后期的银票不同,不能拿着出去随便花,这只是供商人们进行异地交易,往往都是局限在各大商会中。
就比如,陕商、晋商、徽商等,往往都有属于自己的钱庄,这玩意儿极其讲究信誉,兑换都有一定的要求,通常都是需要本人签字。
当然,特殊目的的不用,就比如说用来行贿的。
“晋通钱庄?瞌睡来了送枕头啊。”
眯着眼睛看着汇票上的标识,朱由校小声的嘀咕了一声后,将汇票又给了刘时敏。
“既然都齐了,送刑部判吧。”
闻言,朱由校冷哼了一声道。
“告诉黄克瓒,办个加急。”
“臣遵旨。”
闻言,许显纯脖子一缩,连忙从刘时敏的手中接过供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