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开窑-《德鲁伊的乡村退休生活》


    第(1/3)页

    大建设时代,为了满足村民建房需要,当时环境下每个村庄都有属于自己的窑厂,其中砖窑,石灰窑也是标配。

    草沟村窑场在村西头,占地大约十几亩,砖窑和石灰窑分别在南北两头,中间是脱坯晒砖场。

    今儿一大早。

    村民们吃过早饭,男女老少全村人拎着锄头,铁锹早早赶到窑厂,站在窑厂边候着,人群里李红兵抱着安娜,身旁是山杏,崔姐,瞎子,傻娃,四条狼犬。

    草沟村窑厂是传统老式砖瓦窑,形状类似土包,圆形根基,下粗上细,远看像个大坟堆,留有烧火门,装坯出砖通道,窑顶有烟筒相通。

    这种老砖窑是六十年代建造的,当时全村建设用砖都出自这里。后来,开始流行临时砖窑,谁家盖房谁家垒个窑自己烧,老砖窑就弃之不用了。

    特别是七十年代出现机制砖厂以后,机制砖厂遍地开花,出砖速度又快又节省人力,导致农村烧窑的越来越少,最后荒废。

    晒场上堆着昨提前运过来的黄土,柴火灰、木柴,窑厂周围,窑顶,放着一串串鞭炮,几个年轻后生守在旁边。

    这生产砖瓦使用的黄土也是有门道的,必须用地表以下一米多深的高纯度黄色粘土,只有土质较厚的地方才有黄土,还要将地表肥沃的黑色土壤清理干净,只保留纯净的黄泥土。

    等到窑厂出现太阳第一束阳光,李怀忠陪着一位走路颤巍巍的老人走进晒场。

    “有富叔,以前管理窑厂,烧窑水平牛气的很。”大奎凑到李红兵身边介绍。

    有富叔抬头看了眼太阳,点点头。

    伸出干枯手掌。

    人群里铁柱连忙拎着一只老公鸡,走到有富叔身旁。

    “敬神。”

    听到有富叔的话,铁柱掏出捕,在拼命挣扎的老公鸡脖子上一划。

    老公鸡挣扎的更激烈,鲜血呲呲往外冒。

    接过喷血的老公鸡,有富叔颤巍巍的走过窑厂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弯腰拜礼。

    “这是敬四方土地公公。”大奎继续介绍。

    敬完四方土地,有富叔拎着老公鸡走到砖窑口,把鸡丢进窑坑里,然后对着砖窑拜三次,口中都都囔囔念道什么。

    “这是敬窑王爷,保佑第一窑出好砖。”大奎跟导游一样,介绍开窑仪式。

    “趴趴,怕!”安娜看到飙血的老公鸡,把头埋进李红兵怀里,时不时的抬头看一眼,然后再次把头埋起来。

    等有富叔走回晒场中央,冲李怀忠点点头,“点炮。”

    噼里啪啦!

    年轻后生们点燃鞭炮。

    顿时整个窑厂被硝烟占据,清脆的鞭炮声响彻地,惊的鸟雀们拼命拍打翅膀,远离这个可怕的地方。

    待硝烟散去。

    有富叔估计年纪大了,跑来跑去的身体吃不消,拄着拐杖走到场边,对着等到的村民们安排道。

    “男人铲土,放砖、晒坯子,女人和泥,年纪大的负责烧茶水,做饭,娃娃们滚一边玩去。”

    李怀忠把话大声重复一遍。

    村民们领到各自任务散开。

    李红兵把安娜交给山杏,自己扛着铁锹带瞎子和傻娃走向黄土堆。

    简陋筛石架已经竖在土堆边,就是用四根木棍拼成口字型,中间钉一张铁丝网,两侧再用木杆作为支点撑起来。

    “红兵叔。”

    “太爷。”

    “红兵爷。”

    村民们纷纷打招呼。

    李红兵用微笑回应,走到筛石架前,实话以前看过人家筛土,实操属实是第一次。

    回想记忆里筛土的动作,

    在土堆上铲了满满一锹黄土,用力甩在筛网上。

    哐当。

    筛网架被这一锹土直接干倒。

    我草!

    李红兵只感觉脸火辣辣,好像所有人目光都在看自己。

    “太爷,铲土前,用铁锹拍一下,黄土粘,拍散才能往筛网上铲。”

    瞎子让傻娃把筛网架重新支起来,亲自演示一遍。

    拍土,铲土,甩土,动作一气呵成。

    散碎黄土从筛网自上向下滚落,细黄沙土透过网孔,落在筛网背面,大一些的黄土渣则落在筛网架底部。

    李红兵看一遍就会了,本来就不是多难的操作。

    傻娃力气大,负责用铁锹把黄土拍散,李红兵和瞎子负责甩土。

    三人从刚开始的磕磕绊绊,到后面流畅分工。

    细黄沙土堆,越堆越高。

    旁边有村民把筛好的黄土装进独轮手推车里,推到女人那边。

    黄土集中堆放在一个平整的圆形坑里面,女人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女人往坑里放入适量的水,让谁充分渗透沙土,剩下一部分女人则是在圆坑里用脚来回踩踏,直到黄土与水分充分结合,具有足够粘性,能够塑形为准。

    整个窑厂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就差锣鼓喧,红旗飘飘。

    让不少村民想起几十年前,当年烧窑也像这样热闹,只不过那个时候自己站在场边玩耍,大人们忙着干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