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摊牌-《德鲁伊的乡村退休生活》


    第(2/3)页

    李红兵望向福胜,“牛轱拉车怎么样?”

    “利索的很,满满一车石料拉起来跟玩一样,都不用我们在后面推,比大全叔家的老黄牛强多了。”福胜面色轻松道。

    大奎接过话茬,“今儿早,过来上工路上还碰到大全叔,他老黄牛歇好了,问啥时候来拉石料,我没吭声。”

    草沟村就那么大!

    人也就那么多。

    放个屁全村都能听到。

    村口广场发生的事情,也就一根烟的功夫就传遍全村。

    大全叔指名道姓嚼红兵叔舌根,还被红兵叔抓个现行,丢人丢大发了。

    红兵叔是谁,村里唯一的村医,各家各户都有人找他看过病,还没收过钱,建学校,修路灯。

    再往前,李家老宅清理水渠时候工钱给的足,一两顿大肉,仁义的很呢。

    得了好处,还红兵叔闲话,妥妥白眼狼一头。

    喜欢嚼舌根是不。

    现在村里人都在嚼大全叔家的舌根,从爷爷辈一直嚼到孩子,从老到,一个都没拉下。

    现在又舔着脸吃回头草。

    “都是乡里乡亲的,哪有隔夜仇。”李红兵嘴上着没记仇,手却端起酒杯跟大奎碰了一个。

    在座谁不是明白人,看到李红兵的动作,就知道这个梁子算是结上了。

    大家伙也就不提这事,转个话题陪着老爹唠起嗑。

    无非就是那些城里变化大,村里半死不活之类,翻来覆去过无数遍的老话。

    老爹倒是很享受这种感觉。

    在城里,自己毫无地位可言,动不动就被老娘当铁锅,翻来覆去的吵。

    回到村里就不一样了。

    人人见他都是客客气气,主动发烟,主动问好,一些好听的话。

    听完身子都感觉轻飘飘的。

    因为下午还要拉石料,就没有喝大酒,每人也就喝了一碗。

    吃过中午饭,王海想去乌鸦岭采风,是青麻石在市面上属于特等石材,去看一看产地,或许能为新宅设计增加一些新创意。

    该采风的采风,该干活的去干活。

    现在老宅剩下的只有李家人。

    李红兵把老爹、老妈按在椅子上,又让大姐夫、二姐坐在一旁。

    “三儿,你搞什么?”

    老爹、老妈、大姐夫、二姐四人一头雾水。

    李红兵面色严肃,对一旁的瞎子、傻娃招招手,“过来,跪下。”

    通!通!

    瞎子和傻娃俩重重的跪在八仙桌前。

    老妈吓的站起身,却被老爹拉住,“坐下,听三儿什么。”

    难道老爹霸气侧漏一回,老妈乖乖的做回椅子上。

    李红兵走到瞎子、傻娃身旁,“爸、妈,今我跟你们个事,瞎子和傻娃你们也都见过了,我打算把他俩收进李家门,大姐夫、二姐做个见证人。”

    收进李家门?

    八仙桌后的四人表情各异,但都把目光投向老爹。

    毕竟李家,现在做主的还是老爹。

    收两个外姓人进李家门,必须老爹点头。

    “三儿,你是认真的?”老爹问道。

    李红兵点点头,指着瞎子,“瞎子,有先眼化白驳风,出生就被父母抛弃,是大海叔在集市上捡回来的,前些年大海叔生病走了,瞎子成为孤儿,在村里吃百家饭长大。”

    罢,又指着傻娃。

    “傻娃是自强的孩子,时候被草爬子咬坏脑子。为了挣钱治病,自强夫妻俩在雨水期进山采货,被山洪冲走,找到人都泡浮了,只剩这个可怜娃。”

    “他们俩生的可怜,但本性纯良,互相扶持,再加上村里人照顾,从没做过伤害理的事,所以我打算把这两个孩子收进李家门。”

    老爹、老妈离村早,村里的一些岁数大的还有印象,可再一些的晚辈就不认识了,更别瞎子和傻娃,刚还在寻思儿子家里怎么还有两个后生,一个大白带墨镜,板着脸,一个壮的像头牛,满脸络腮胡跟通缉犯一样。

    原来是两个可怜娃,尤其是老娘,本来就对把儿子放养在农村的旧事耿耿于怀,听到瞎子和傻娃的身世,直接触动母爱,眼泪哗哗流,二姐同样泪花翻滚。

    老爹沉声问道,“你想清楚了,收他俩入门,以后就是李家人,要入族谱的,该有的都得分。”

    这话别觉得老爹的直接。

    农村就是这样,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极为严重,再加上农村养儿防老思想根深蒂固,家里男丁、女丁都要分的清清楚楚。

    尤其是老人百年之后,家产不是只给儿子继承,而是儿子媳妇一起继承,女儿同样是别人家的媳妇,出嫁从夫,也会继承别人家的财产。

    所以一直以来,农村都沿袭这个规矩。

    老爹担忧的是瞎子和傻娃入了李家门,就是李家的人,等自己走后,瞎子和傻娃自然也有分配遗产的资格,到时候闹的家宅不宁。

    李红兵明白老爹的意思。

    在他看来,这些都不重要,有些老传统可以延续,有些就没必要了,只要兄友弟恭,姐妹相爱,孝顺父母就够了,什么遗产都是浮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