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端午-《德鲁伊的乡村退休生活》


    第(2/3)页

    有鞍和无鞍有明显区别。

    有鞍骑马能保护骑手安全,但会让马不舒服,有束缚感,毕竟马鞍也有重量,而无鞍对马来压力会得多,四肢更能舒展开,让马更加灵巧,但相对于骑手的骑术要求更高一些。

    刚开始李红兵还不适应,没有马鞍保护,颠簸的屁股邦邦疼,后来通过感受马背肌肉变化调整姿势。

    潇洒是潇洒!

    就是有点累,黑风背上两块坐骨实在是咯屁股。

    跑了一会,黑风发泄完精力,减慢了速度,沿着山道跑。

    路边碰到不少村民,都是割完艾蒿往回走。

    简单寒暄几句,各自分开。

    在村名指路下,李红兵骑着黑风来到草沟村后山东坡,这里土壤肥沃,长出来艾蒿又高又粗。

    还没靠近,就能闻到艾蒿散发出浓浓的醇厚香气。

    有些村民正在用镰刀割下一根根两米高的艾蒿,放在地上捆成一捆捆。

    见到李红兵出现,热情的打着招呼。

    “红兵叔,你也来割艾蒿啊!”

    “我刚割了几捆,要是不嫌弃就拿回去,你连镰刀都没拿,用手现拔啊!”

    “拿我的,刚割的。”

    经村民们提醒,李红兵这才发现,自己没带镰刀。

    刀没带,可带烟了。

    李红兵掏出烟,递给那个割艾蒿最多的村民富贵。

    “那就不客气了,我可要多拿几捆。”

    村民看到烟盒包装,这就是李红旗炫耀又不舍得抽的华子,听到城里就这一盒能卖百十块,顿时笑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拿,随便拿,要是不够我再割几捆。”

    其他村民羡慕的盯着那盒烟,暗骂自己为啥不多割几捆艾草,凭白让富贵得了好处。

    “够了,够了,我就要几捆就校”

    李红兵摆摆手,俯身捡起一根被丢弃的艾蒿。

    嗯!

    是野生叶艾蒿,品质不错,油质上乘,非常适合做艾绒。

    艾蒿被称为百草之王,尤其以端午节时分的艾蒿最为上乘。

    在《诗经》、《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就有关于艾蒿医药用途的记载:艾全草入药,有温经、祛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抗过敏等作用,几乎人人都适用。

    并且艾蒿还可以加工成为艾绒,针灸中的灸指的就是艾灸。

    李红兵挑了四捆艾蒿,绑在马背上,跟村民们打声招呼,带着黑风离去。

    回到老宅。

    从院门起,到家里每个房间门前都挂上两束艾蒿。

    而且艾蒿要一直挂在门口,直到第二年端午节再换新的,原来的艾蒿也不能丢掉,晒干艾蒿放置时间过长的话,会变成陈艾,陈艾的时间越长,效果则会更好,一年以上就叫陈艾了,三年以上的艾蒿效果会更好。

    对祛湿,扭伤,脚冷都有特别好的作用。

    院子里。

    大姐夫和安娜捧着跟脸一般大的粽子,大口大口吃着刚出锅的粽子,安娜吃的满脸沾着糯米粒,吃的眼睛都弯成了月牙。

    家伙。

    糯米是那么好吃的?

    现在吃的多开心,等会就会多胀肚子。

    李红兵去地里拔了几根胡萝卜提前准备。

    果然。

    没一会,安娜抱着鼓鼓的肚子难受起来,老妈心疼抱着孙女找过来。

    “还贪吃不?”李红用手指刮了下安娜的鼻子,摘下挂在屋檐下阴干的鸡嗉子。

    鸡嗉子是中医中常用药材,别名鸡内金,鸡食皮,尤其以野鸡嗉子最为上乘。

    鸡嗉子位于鸡脖子下面鼓出的一个大包,用来暂时储存食物的囊,具有清热解毒,利胆行水,消积杀虫功效,用于食积气胀,儿疳积,,肝炎,蛔虫病,外用治烧烫伤,外伤出血。

    尤其对儿食积气胀,儿疳积效果最好。

    把鸡嗉子掰碎,混合包粽子剩下的糯米放进铁勺里,放进灶膛里用柴火余火烧成烘烤。

    直到把铁勺里鸡嗉子、糯米烧成灰尽,用热水冲散。

    农村一般有孩子积食、消化不良,都是吃什么烧什么,粮食积就烧粮食,肉食积就烧老腊肉,烧成灰冲水服用即可。

    李红兵板着脸,把打积汤放在安娜面前。

    “喝了!”

    看着碗里黑渣渣的汤水,安娜瘪着脸,漏风的嘴巴对老妈使出撒娇大法,“奶奶,安娜不要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