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宋第一批内阁由现场十七人组成。 内阁首相为李宗勉,副相为魏了翁、葛洪。 成员另有邓若水、徐元、杜范、杨长孺、李皇、赵汝述、乔行简、胡梦昱、秦卓、梁成大。 另有内阁秘书郎四人:黄朴、谢方叔、余天锡、郑清之。 原枢密院,三省会在后面两年内陆续裁并,把相关职能和官员并到六部和成立的新部。 原枢密使葛洪兼任新成立的‘商税部’尚书,以后朝廷全面征收商税时,由此部负责。 以前的盐、茶、酒、商税、榷货等税收,都归商税部管。 赵与芮说,商税部官员基本可以从枢密院转任,增减不多,但地方都会成立相应的分司,预估全国每县要加五十名吏员。 也就是明年要加三千到四千名吏员,又增加了开支,前面赵与芮还说全国行政成本太高,转手又增加了行政人员,没办法,现在真的没办法。 但大伙应该能听明白,或许明后两年,皇帝就要拿商税开支,全面开征商业税。 中书侍郎乔行简兼新成立的海贸部尚书。 中书省相关官员会有大部份转到海贸部,为后面撤消中书省准备。 以后白糖、丝绢、陶瓷等出口,和其他海外贸易,包括市舶司收入,及与各国海外贸,都归海贸部管。 这样说罢,国内白糖等货的交易,归商税部,国外白糖等货的交易,归海贸部。 海贸部还会有自己的水军,到时会有两军水军,一万两千水军划给海贸部。 海贸部等于为将来殖民在做准备,当然现在赵与芮也不用和他们明说,说了也不懂。 门下侍郎胡梦昱兼新成立的教育部尚书,为后面撤消门下省做准备。 太学和各地教学都划归教育部,为以后全国设置学校铺垫,礼部关于科举和教学的事,也全划归教育部,礼部以后只负责外交和礼仪。 尚书都省事梁成大兼医药部尚书,为撤消尚书省准备。 南宋朝廷的翰林医官院、御药院、尚药局等包括各种医疗机构,其实都是重覆,现在全部要并到医药部。 南宋地方医疗机构还有福地院、安乐坊、安济坊、居养院、和剂局、慈幼院、医药院等,乱七八糟什么都有,基本是某个皇帝临时想到就弄一个。 有的只针对小孩子,如慈幼院,有的只针对伤残兵士,如医药院。 现在赵与芮要统一在各地设医院。 皇帝这几条改革一说,大伙发现新成立的几个部门,取代了三省,明显能看到这些新部门职能更好,更利于国家和百姓。 因为原本三省和枢密院的功能就和六部,甚至其他部门重合。 这样三省和枢密院被取消后,六部权力就大大增加了。 赵与芮这时道,内阁成员是十三人,另四人为秘书郎。 由各部尚书,加部门新科状元和进士组成(后者为四到六人,首批是四人) 秘书郎主要是在内阁处理文件,学习预备,不参与管理,只参与工作。 以后入内阁任秘书郎的新科状元和进士,要在内阁学习三年,考核合格后,可以到下面为官员。 然后从新一届状元和进士中选取四到六人替补(其中明年就是赵与芮在任第二届状元出现,所以这届可能只呆一年) 未来的内阁成员(即各部尚书和主官),必须从进过内阁的秘书郎官员中选拔。 这么一解释后,大伙就懂了。 像这次年轻的黄朴,谢方叔,还有余天锡,郑清之是进内阁渡金学习的,将来的内阁成员,都必须有这样的经历才行。 但他们这四人进入内阁任秘书郎,不代表将来一定能进内阁。 因为时间一长,进过内阁秘书郎的会很多,但不是个个能进内阁成为正式成员。 内阁成员三年任期,最长不能连任三届,即九年。 内阁和新部门的成立,以及在全国推行是需要时间的,赵与芮估计最快也得一年甚至两年。 他飞快说了下内阁运行管理模式,几乎在他意料之外,所有人在场官员听到后,眼睛都一亮,感觉到皇帝稍微有点放权。 以后所有奏折,由都进奏院进送进宫后,先递交内阁。 内阁四位秘书郎各负责一部份,有些是他们可以批阅的。 其余折子由秘书郎看过一遍后,把认为重要的用黑笔圈圈,递交给内阁值守大臣。(每天两人在选德殿,其中一人必然为副相或首相) 值守内阁批复后,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再用红笔圈下来,最后递交给皇帝。 皇帝批复后,有与内阁成员意见不同的,打回内阁。 内阁召集所有人一起商议,皇帝允许,如果内阁所有成员都反对皇帝这件事,皇帝会考虑。 赵与芮当时说完这句话,现场有些震惊。 皇帝似乎在试探内阁成员。 但皇帝只说考虑,并没有说一定会改正。 比如像丈量粮田的事,如果全体内阁反对,皇帝会收手吗? 但有些大臣认为,只要内阁中有赵汝述和梁成大这种马屁精,永远不可能一起反对皇帝。 内阁成立之后,大宋朝会的运转模式也要改变。 皇帝赵与芮改为上朝五天,休息两天,即给大部份官员放假,但休息的两天,各部都要有官员轮流值班。(这种值班还有加班费) 一般上午上朝,下朝后,内阁留一名首相或副相,带两名大臣,加四名秘书郎到选德殿批复奏折,皇帝也可能和他们聊聊政务。 所以副相级以上,基本三天一值,内阁大臣们五天一值,秘书郎比较苦,六天轮流休息一人。 另一个更重大的改变,则被魏了翁视为皇帝要动兵的征兆。 以后大宋朝,凡在上朝时,军事俱不研究(包括军事主官将领的任免调动) 即以后大宋凡是军事的问题不在上朝时研究。 赵与芮不明白古代上朝喜欢说军事。 古代上朝文武百官好多人,上午说了军事,可能下午全临安城都知道了,一旦敌国有细作在京师,用不了多久就传的天下皆知。 虽然说关上门研究也不一定能保密,但至少比上朝研究讨论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