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从下河村到刘家村这段路,原先就有路基,修三个月也差不多了。 秦瑶也是临时起意,章程的没有。 不过现在商量也来得及。 “那河边那些流民?”村长有点担心。 秦瑶摆摆手,“没事,让他们多等一会儿,咱们这边先安排好了再说。” 如此,村长和族长立马派两个腿脚利索的小伙去把各家的人都叫过来,宣布要用流民修路的事。 半个时辰后,各家都派了代表过来,众人围坐在祠堂里,男女老少全都有。 修路钱族里出大头,秦瑶的文具厂刚给了五两年租金,只管早午两顿饭,尚且是够用。 秦瑶也表了态,文具厂车队以后用路最频繁,后续如果银钱上有缺,文具厂可以补上。 路面维护,厂里也负责一半。 看秦瑶得到村民一致好评,刘大福不甘落后,立马说: “我家那三间祖宅不是空着嘛,让他们收拾收拾暂住,总比那些没了顶的土屋好。” 族长冲他竖起大拇指,赞赏道:“还是大福有大义啊,这家里出了秀才公的就是不一样,大家伙可得向人家学着点!” 捧完刘大福,又敲打了一遍刘发才之流。 整日里钻营这个钻营那个,心眼针尖点大,正经事半点不干,就想着占小便宜。 刘发才下意识朝秦瑶那看去,总觉得族长这话含沙射影的在说他去秦瑶家请求重开扫盲班的事。 明明村里大家伙也都这么想的,他替他们出了头,好嘛,反倒怪他占小便宜起来了。气得脸都绿了。 秦瑶就笑笑不说话。 如此,村民们再无异议,全体通过修路提议。 接下来就是商量流民居住地、管理负责人、修路怎么修等细节。 老人们经验充足,互相补充,秦瑶负责记录,众人一直商量到傍晚才结束。 北山下,小河边。 大小二十三人聚在此处,正焦躁的频繁朝不远处的村庄张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