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又不是耗不起。 既然赵国喜欢耗,那就耗着。 反观对面。 赵国现在是肠子都悔青了。 尤其是赵帝看着每天,都要往前线运送大量的粮草辎重。 国库都快见底了。 他现在那叫一个后悔。 自己为啥就脑子发热,非得去救援燕国呢? 当时燕国那都半只脚踏进棺材了,现在正是早已覆灭,那些承诺的条件自然也没办法兑现。 自己还救个锤子救啊。 让他自生自灭不好么? 看看现在, 直接把赵国拖进了泥潭。 齐国只有八万人在前线,每天的吃穿用度也不是那么多。 现在还吞并了燕国,国力大涨。 这点消耗,完全是九牛一毛。 反倒是赵国这边,整整十七万大军。 每天要运往前线的粮草,都是天文数字。 问题是, 赵国也不是以产量著称的。 他们闻名在外,靠的是胡服骑射之后,军队的战斗力。 本就是半耕半牧形式的赵国,哪有那么多的粮草,打这种旷日持久的战争啊。 赵国。 邯郸。 这一天的朝会上, 听完大臣们的汇报。 赵帝满脸愁容道:“诸位爱卿,现在和齐国的战事,你们赶紧想想办法,有没有对策可以让齐国退军?” 对于赵国目前的问题, 他们心里自然清楚。 赵国丞相蔺湘林开口道:“陛下。” “以当前的局势,微臣有两个提议。” 赵帝脸色大喜:“快快说来。” “第一,便是命令廉将军主动出击,无论是胜是败,至少都有个定论。” “第二,则是与齐国议和。” 听到议和两个字,赵帝微微皱起眉头。 蔺湘林解释道:“我军虽然经历了长林关的惨败,但并未伤及根本。” “以目前的局面,齐国也无法扩大战果。” “既然如此,两军就此罢兵,无论对赵国还是齐国,都是好事。” 蔺湘林口中说的议和。 显然不是割地求和那一类。 那种是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的情况下,被迫做出的选择。 但是现在, 赵国仍有一战之力。 继续打下去, 齐国也不见得能讨好。 现在议和,显然双方也都乐意见到。 赵帝微微点头:“好,那就依照丞相所说,有谁想出使齐国?” (争取十二点前,在更出一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