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建文新政-《靖难攻略》


    第(3/3)页

    可细细听来,他的意思不仅是要裁撤州县文官,还要裁撤部分卫所,这就让五军都督府之中不少武官心里不舒服了。

    只是今日是他新帝登基,武官们都把想法憋在了心里,没有当场发作,只想着等散朝后联合众人上疏。

    “散朝!!”

    当唱礼声再次响起,朱允炆这匆忙的即位大典总算结束,文臣武官纷纷急色匆匆的离开了皇宫,朱允炆则是传召了黄子澄与齐泰、暴昭等人前往武英殿。

    “郁尚书!”

    散朝的路上,李景隆找到了户部尚书郁新,而郁新似乎也知道李景隆会找他,所以特意放慢了脚步。

    二人走到了宫道一旁,远离散朝的同僚们。

    “新政一事,陛下可与郁尚书商量过?”

    李景隆开门见山,郁新却摇摇头:“陛下未曾召见我,也并未提及新政一事。”

    “如此,在下知道了。”李景隆脸色不太好看,简单作揖过后便返回了宫道。

    至于郁新,他看着李景隆离去的背影,自己则是抬头看了一眼刺眼的晴天。

    他今年五十有二,放在六部之中还算当打之年。

    可是就今天的情况来看,自己的仕途或许已经到了终点了。

    “也好……”他叹了口气:“早些回家休息,还能养养身子。”

    在他叹气的同时,朱允炆也召见了齐泰三人。

    坐在武英殿中曾经自家爷爷的位置上,朱允炆已经换回了皇帝的常服。

    这里已经没有了朱高炽的身影,因为朱元璋崩殂后,朱允炆便借口让朱高炽休息而将他返回了在京燕王府。

    不得不说,殉葬一事确实让朱允炆掌握了内廷的情况,由此让他个人安危得到了保障。

    眼下,他应该要做的,兴许就是自己所谋的新政一事。

    “陛下,齐尚书等人接召而来。”

    当初的东宫带班太监李权来到了武英殿的侧殿,并且眼下的他穿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服饰。

    “传他们进来吧。”

    朱允炆颔首示意,李权也在回礼后转身离开,不多时带着身穿素衣的齐泰三人来到了殿内。

    见三人到来,朱允炆也缓缓起身,对三人示好:“朕已经将尔三人官职尽数提拔一级,此外朕还准备在新政的基础上,将六部尚书从正二品拔擢到正一品,各地布政使也拔擢为正二品,你们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暴昭是第一个开口的人,紧接着黄子澄也开始作揖唱礼,高呼圣明。

    二人的举动,让朱允炆十分受用,他将目光放到了齐泰的身上,可齐泰却紧皱眉头。

    感受到朱允炆的目光,他这才作揖回礼道:“陛下此举圣明,可臣观五军都督府等武官,似乎并不知道此事。”

    齐泰的担心不无道理,五军都督府有五府,每府有左右都督各二人,这十人皆为正一品。

    再往下,还有从一品的都督同知,以及正二品的都督佥事。

    单论品级来说,洪武一朝的六部尚书天然就矮五军都督一头,就连六部之一的兵部都只是负责五军都督府的后勤保障,根本无法调动兵马。

    如今六部尚书要拔擢品级,那触犯的必然就是五军都督府的利益。

    这样的事情,最少得有一个李景隆从中斡旋才行。

    “朕还未与曹国公说此事,但想来他应该不会反对。”

    朱允炆自信开口,这让齐泰忧虑。

    现在大明朝起码有大半兵权还没收回中央,如此行事,多少有些孟浪了。

    “此前与你们商议的新政一事,今日所见,并未有人反对,因此朕准备进一步。”

    朱允炆不给齐泰思考的时间,继续说出自己的想法:“大行皇帝在位时,朝中多有贪腐之徒,屡杀不绝,说到底全因无法通过科举来考证人品所致,因此朕欲兴保举法。”

    保举,说简单些就是举荐,这个历朝历代都有,只是齐泰他们不知道朱允炆准备怎么做。

    “今日定保举法,自即日起,令中外五品以上文臣及县令,各举贤才,勿问下僚布衣,唯贤是举。”

    “若所举非人,将与之辖坐!”

    朱允炆定下了自己的保举法,这让黄子澄与暴昭眼前一亮,齐泰却脸色难看。

    “陛下圣明!”

    黄子澄与暴昭二人唱礼,齐泰却再度扫兴道:“陛下,这保举法可有定额?”

    “举荐人才,何须定额?”朱允炆笑着反问齐泰,可齐泰却摇头道:“若无定额,那新政解决朝廷冗员,而后者保举又继续导致冗员,又该如何?”

    “小心拔擢便是。”朱允炆把事情想的很简单,他认为人与类聚、物以群分,因此君子自然与君子在一起共事,小人自然与小人一起共事。

    君子举荐的人,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若是有问题,那就代表举荐他的人不是君子,也应该以罪论处。

    “恕臣直言,保举法尚不能定。”

    齐泰毕竟是朱元璋选来辅弼朱允炆的,手中自然有两把刷子,他很清楚保举法会导致庙堂之上形成朋党,因此必须遏制。

    “此事朕已下旨,先实施后再看效果决定是否取消。”

    朱允炆先斩后奏的理政方式让齐泰很是难受,不等他再开口,朱允炆又继续道:

    “今日召诸卿前来,不仅是为了保举法和新政,还有一件更重要的是要与诸位先生相谈。”

    朱允炆转身看向了放在武英殿内的一张地图上,那是朱高煦献给朱元璋的关外地图,囊括了整个东北及漠东的水文地理与地形。

    “朕召诸位先生来,不是要问该不该削藩,而是想询问诸位,朝廷应该在何时削藩,该先从谁开始削藩。”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