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九节 缓过了劲 回过了神-《明末有钱人》
第(2/3)页
听到徐鸿儒的命令,这些人立即从懵逼之中反应了过来,赶忙操起手中的兵器,便往对手的背上狠狠砸去、剁去、砍去……
幸好这些白莲教徒手中的兵器粗劣得很,幸好明武军、白杆兵和京师营将士身穿的铠甲精良得很,幸好经过了小半天的殊死搏杀白莲教徒已是疲劳得很——他们这番仓促之间的攻击,并没有造成官军多少损失,特别是明武军因浑身上下都穿着最精良的铠甲护具,别说是阵亡了的,就是受了伤的都没有几个。
可是这样的进攻却是不能不有所应对的。
姬庆文半蹲在地上,见到这样的情况,又下令重新挥动战旗、擂动战鼓、鸣响铜锣,示意战车停止发炮而军士们立即起身作战。
谁知他这命令下达下去,火炮固然是停止射击了,军士们却并非人人都站起身来——原来是方才几阵火炮发射出去,造成的巨大轰鸣声,将不少军士暂时震聋了,让他们根本就听不到锣鼓之声,自然也就没有做出相应的反应。
不过这样的情形也并没有持续多久,姬庆文立即下令,让麾下军士口耳相传,将命令层层传达下去,终于让全军全部起立列阵,重新投入战斗。
战端重开,形势已是为之一变。
首先是兵力的对比发生了急剧变化。一方面白莲教的队伍被火炮大量杀伤,兵力人数大大减少。而官军这边,随着刘孔昭的援军源源不断地到来,兵力则不断增加,渐渐同对手形成了兵力上的匀势。
其次是士气的此消彼长。在今日的战场之上,火炮这样的利器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的。而这样东西,牢牢掌握在姬庆文手中,却却让白莲教没有半点对策可以拿出来。这样的现实,对于士气的影响是极为明显的,这又不仅限于火炮的威力了。
最后则是战术上的巨大改变。因畏惧火炮的威力,白莲教已不敢采用密集队形向官军发动冲锋,而白莲教的战术素养其实十分低劣,除了使用人海战术大规模冲击之外,并没有其他行之有效的战法。因此用火炮将他们这种战术打烂,其实也就宣布了徐鸿儒今日这番大攻势的破产。
总而言之,在兵力、士气、战术无不朝着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的情况之下,姬庆文终于缓过了劲、回过了神,先是命令陆陆续续前来增援的江南官军队伍朝着白莲教的残兵一阵猛攻,将他们的攻势继续相回压缩。然后乘着这个机会,赶紧整顿阵型,并让麾下军士抓紧时机喝一点水、吃一些干粮,终于将防线又稳定下来。
稳定下防线,自然是要组织反击。
然而经过今日这场血战,姬庆文手下原本五千人马,能够参与作战的已只剩下三千,且大多是人疲马乏,难以开展高效率的穿插战术进行进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