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章 身份-《永不下车》


    第(2/3)页

    习惯了就好。

    永生,追寻无限长的生命,不可能是一路风景的悠然之旅,对此,方然有心理准备。

    不过当真的要迈出第一步时,他还是会紧张。

    在ASA提交的几十名目标人物中,找出最容易“取代”的那一个,判断的依据,是目标人物的个人特质与自己高度拟合,这且不算,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此人的社会联系、生活圈子,不能太复杂,而应该是越简单、越隐匿越好。

    换句话讲,方然的狙击镜,正在搜索一个条件匹配的宅男。

    “宅男”,按通常的定义,似乎是指习惯于闭门不出,窝在转椅上、沉浸网络中的肥胖青年男子,一开始,方然也难免会被这种既有印象所影响,而担心匹配失败,毕竟以自己的身体条件,所谓的“健美阳光大男孩”,是很难符合一个典型宅男的形象。

    然而搜索开始后,他很快发现,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演变,速度和程度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曾几何时,人类社会的维系、运转,几乎完全以人与人之间的频繁互动,事实上往往是熟人之间的频繁互动为基础,以血缘和经济纽带连接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被认为是社会这一概念的基石。

    但今天,藉由互联网络的蓬勃发展,社会的面貌和运行模式,都已不复以往。

    至少在网络发达的联邦,一个人,如果有起码的经济来源,不需要为糊口而被迫行动,这前提对计算机方向的大学生而言并不难满足,那么,只要他、或者她愿意,完全可以脱离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甚至彻底切断这纽带,而做到完全的深居简出。

    在这方面,方然就有切身的体会;

    如果不是为了外表一切如常、避免被潜在的同类关注,以规避风险计,他完全可以很长时间不和联邦社会的任何人发生实质性的接触,而依然活的很好。

    既然如此,初筛通过的名单竟有几十人之多,也就一点都不难理解。

    但仅有这些便利,还不够,接下来方然就必须详细的考察人性,或者,换一种更随和的说法,他需要凭人的思维模式来揣测,预测,这些拥有干净的身份信息、外表与言行也无甚异状的目标人物里,哪些相对而言更易“得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