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八章 残疾-《永不下车》


    第(2/3)页

    残疾,一般指身体组织、机能的相对欠缺,这是任何时代都司空见惯的现象,不仅如此,还往往会被有意无意的忽视。

    旧时代的联邦,哪怕在歌舞升平的时代,人口中的残疾比率也一直在10%左右徘徊,三亿人口中,会有三千万人有各种类型、程度的残疾,其中尤以听力、语言与智力方面居多,合计达一千五百万以上。

    放眼全世界,10%的残疾比例,在各国也大致一样,而在大规模战争、饥荒、动乱后,

    这数字还会变的更高。

    西历十五世纪初,贫穷、落后的南方大陆动乱频仍,暴虐的军阀投资,为阻止民众投票自决,竟然到处抓人砍掉其一只右手。

    没有右手,便无法在登记页按手印,进而丧失投票权。

    一场这样的浩劫过后,可想而知,当地民众的残疾率会飙升到什么程度,生产力又会遭遇怎样的重创。

    文明倒退,经历何其惨痛,不过人类文明也有积极的另一面,在现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照程度也大有提升,不仅生活条件相比古代大有改善,还在就医、就业、生活保障等方面,多少有相应的优待。

    这种优待,考虑到残疾人的劳动力,价值普遍低于常人,显然不是一小撮顶层、有产者、统治阶层的良心发现,

    而是无数劳动者斗争成果的一部分。

    事实上,也正是由于常人,皆有因意外、疾病等原因,成为残疾人之一员的风险,顶层才有必要善待后者,以免前者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一旦罹难后的处境,而激发出莫大愤懑,同仇敌忾起来斗争。

    原因既然如此,可想而知,在资产主义穷途末路、盖亚大战如火如荼的旧时代末年,

    这一切优待也即不复存在。

    接下来,全面核战爆发,管理员间的多年内斗,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让大批残疾人死于非命,人类群体的残疾率却不降反增,原因不言自明,在战争荼毒与自相残杀的恐怖状态下,一个人必须运气够好,才能完好的活到战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