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破甲连弩-《帝国争霸》


    第(3/3)页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不但要求“连弩”的改进型把破甲厚度提高到1800毫米以上,还开始研制更新式的,准确的说是采用全新攻击模式的反坦克导弹,只不过首先拿单兵轻型反坦克导弹试水。

    这也很好理解,直升机搭载的重型反坦克导弹,对尺寸与质量的限制并不严厉,能采用尺寸更大药罩,以及更多的装药提高破甲厚度,而单兵使用的轻型反坦克导弹,显然不能这么随意了。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的新一代轻型反坦克导弹,首次采用了“攻顶”模式。

    通过避开坦克正面装甲,靠电子设备控制,让导弹在坦克的头顶上面引爆,再靠金属射流打穿坦克薄弱的顶部装甲,也就能够在不增加导弹质量与尺寸的情况下,获得较为理想的摧毁效果。

    可惜的是,这种新式导弹还没有研制成功。

    当然,对付t-80u,“直-10a”携带的“连弩”是绰绰有余,更何况列装一线部队的其实是kd-28。

    这种最新的改进型,因为采用小型化的电子元器件,能够配备大尺寸的前置战斗部,破甲深度达到1500毫米。

    别说t-80u,即便是以防护好著称的“挑战者”也肯定扛不住。

    对以每小时240千米的速度飞行的“直-10a”来说,飞行10多千米,也就分钟。

    不过,这点时间足够完成攻击前的准备工作。

    距离目标大约8千米的时候,机鼻上的红外成像仪已经捕捉到坦克的热信号时,廉明阳才拉起直升机,在尽力控制直升机保持稳定的同时,给火控系统解锁,把攻击权下放给了姜尚贵。

    其实,也就只用了不到10秒钟,姜尚贵就锁定了8个目标。

    随后,他就逐一将位于短翼内侧挂点上的8枚“连弩”导弹射了出去。

    与此同时,廉明阳控制直升机把前飞速度降低到每小时150千米。

    只是,他没有降低飞行高度。

    这次,没有特种兵在前线用激光指示器来照射目标,即引导导弹完成攻击,所以只能用直升机上的激光照射器完成引导工作。

    这也是“连弩”的最大问题。

    在自行负责引导的情况之下,在“连弩”命中目标之前,直升机不得进行规避,必须让目标处在视野之内。

    显然,这个时候的直升机就是挨打的靶子!

    哪怕在设计“连弩”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陆军因此明确要求导弹具备全程超音速飞行能力,但是受到质量的限制,“连弩”的最快速度也就只有14马赫,而且在射程达到8千米时,平均速度仅11马赫。

    这就是说,“连弩”飞完8千米,大概需要25秒!

    在这25秒内,速度达到2马赫的防空导弹能飞行15千米!

    哪怕“通古斯卡”在坦克后方7千米,也能用导弹反击发起攻击的武装直升机。

    如果附近有敌方战斗机,或者武装直升机,那麻烦就更大了。

    不过,等到下一代“连弩”问世,就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对这个时候的廉明阳等飞行员来说,肯定不会指望还在研制的新式导弹。

    “头,撤!”

    姜尚贵大声喊叫起来的时候,廉明阳已经压下了操纵杆。

    远处,8辆t-80u已经被“连弩”打成了火球!

    前后,总共不到分钟。

    在带队长机发起攻击后,另外5架“直-10a”相继投入战斗,把携带的反坦克导弹全都射了出去。

    6架武装直升机总共发射了48枚反坦克导弹!

    其实,敌人的坦克根本就没有这么多。

    只是,廉明阳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后面还有4个中队的24架“直-10a”,做为大队长的廉明阳,要继续为机群寻找与指引攻击目标。

    至于攻击的是不是坦克,其实不重要。

    用陆航飞行员的话来说,上了战场后,装了轮子的,还能运动的,那全都是武装直升机的菜。

    只要能够击败敌人,没人会在乎用价值10万金元的“连弩”去打击一辆最多值5万金元的军车。

    此外,直升机携带的武器还有火箭弹与机关炮。

    只要战斗还没结束,就没有哪个飞行员愿意带弹药返航。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