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返璞归真-《帝国争霸》
第(3/3)页
此外,还放弃了“指-11”项目。
严格说来,放弃“指-11”也是妥协,或者说当初启动“指-11”项目,就是在为将来妥协做准备。
与舰载反潜巡逻机不同,舰载预警机对飞行速度没有太高的要求。
就“运-6c”本身来说,因为换上了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所以充当舰载预警机的平台肯定是绰绰有余。
正是如此,在海军的规划中,需要的不是“指-11”,是换上aesa雷达的“指-6d”。
可见,在海军舰载航空兵的下一代舰载机当中,用来取代“攻-5”的“攻-x”,拥有最高优先级。
可惜的是,“攻-x”的研制工作并非是一帆风顺。
往前追溯,早在20多年前,帝国海军就顺应时代潮流,提出研制一种能够以两倍音速冲刺飞行,最大起飞重量低于40吨,作战半径超过1500千米,载弹量至少达到10吨的重型攻击机。
如果研制程功,就用来取代“攻-5”。
这些技术性能指标,哪怕放到现在都非常超前。
结果就是,在完成论证之后,帝国海军不得不承认现实,转而寻求跟有类似需求的空军进行合作。这就是,空军也在研制2倍音速重型攻击机,用来取代众多在大战之后采购的战术轰炸机。
当时,帝国海军相中的就是空军最新式的“攻-8”。
按海军的设想,在“攻-8”的基础上,适当的降低性能指标,能够研制出适合海军的重型攻击机。
不得不说,帝国海军乐观得有点过头。
“攻-8”在定型的时候,最大起飞重量超过50吨,而海军舰载型需要提高机体的结构强度,还要做防腐处理,空重要增加2吨左右,因此就算是降低其他性能指标,最大起飞重量也无法控制在40吨以内。
以当时的技术,从“攻-8”发展而来的低配版舰载攻击机至少都有45吨。
显然,这个重量完全没办法接受。帝国海军最新式的蒸汽弹射器,设计最大弹射重量也就只有40吨。
加上其他原因,比如需要分摊“攻-8”的研制经费,海军最终打了退堂鼓。
结果就是,帝国海军不得不对“攻-5”进行多次现代化改进,延长其服役时间。
其实,即便是周涌涛主持海军的装备建设工作,“攻-x”项目的推进工作也很缓慢,并不是一帆风顺。
这里既有技术上的问题,也有非技术原因。
关键,其实是“攻-5”的服役时间太长了。
虽然帝国海军航空兵有过很多异想天开的念头,但是在放弃了“攻-8”改进型之后,再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提高舰载航空兵打击能力的唯一办法,就是挖掘“攻-5”的潜力。
必须得说,“攻-5”确实是一种很优秀的舰载攻击机,超过30年的服役寿命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个时代的舰载机,甚至是战术飞机,绝大部分的服役时间不到20年!
只是,“攻-5”的缺陷也非常明显。
最突出的就是飞行速度太慢!
正是如此,在“攻-x”项目初期,准确说是前几年,帝国海军坚持要求具备超音速巡航飞行能力。
在立项的时候,还把“典型作战挂载下在12000米高空达到1.4马赫巡航飞行速度”放在了首位。
这个指标,等于锁死了“攻-x”的其他性能。
结果就是,“攻-x”项目白白浪费了几年时间,直到新历144年,也就是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的那年,另外一种被寄予厚望的先进攻击机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之后,帝国海军才猛然觉醒。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