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镇江-《明朝当官那些年》


    第(2/3)页

    陈惇把淞沪几次大战围剿的倭寇数目一说,听得吴奂连连点头。

    陈惇知道这淞沪之战的结果就是官军能打多次胜仗,但始终无法歼灭王直主力,哪怕军队再多加五万也不行,说起来原因很多,比如倭寇阵型奇特,火器齐全,训练有素;而胡宗宪依靠的军队中,只有几名将军手下招募而来的兵可用,其他从浙江抽调而来的卫所官兵战力不高,而且普遍都对倭寇怀有畏惧之心。

    胡宗宪一度想要调刘显和戚继光的队伍来,但很不幸地是,曹邦辅已经严令二人不许动,这样就失去了截断倭寇去路的大好机会。

    曹邦辅对胡宗宪的抗命极为恼怒,一面上奏弹劾胡宗宪重重僭越之举,一面命令唐顺之的船队退回舟山,唐顺之的压力也很大,胡宗宪鉴于这些,已经打算在昆山城下打一个歼灭战就结束战斗。

    此战的意义就在倭寇是可以被打败的,而且在正面对抗中打败,而打败可以促成和谈招安,但招安带来的结果让陈惇想不明白。

    陈惇在镇江呆了不到三天,第三天的漏夜时分,刚有了一丝睡意,正要洗漱一下睡觉的时候,就听见远远一声低沉的号角声,不一会儿又响了一声。

    第三声号角响起来的时候,吴家大部分人都被惊醒了“嗯……怎么有号角?”

    号角一声接着一声,隐隐还传来喊杀声。

    陈惇披上衣服抓起火铳就往外面冲,已经有仆人似乎听到了外面的喊声,大叫道“好像、好像是倭寇!”

    陈惇一把抓住他“什么方向?”

    夜色无法阻挡人们慌乱的脚步,城头的烽火一起,尖叫声,哭喊声随之而起,百姓像无头苍蝇似地乱窜,更多人慌慌张张地把东西拾掇好,驾着马车想从后门离开,对于平静了多少年的镇江来说,所有人从未觉得死亡的阴影像现在这样如此近地笼罩在头顶。

    陈惇知道他们要逃亡什么地方,只有南京能给他们最大的守护。

    此时的城外,战事方兴。镇江城门的守军完全是猝不及防,慌乱而仓促。而城墙下,数百倭寇不知什么时候悄然而至,人头攒动,开始攻城。

    城墙上的人慌慌张张往下面射箭,天色暗沉,射程又远,自然没什么准头,而等到陈惇赶到城门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倭人顺着梯子爬上来,正与官兵厮杀。

    烈风大作,烟焰蔽天,不辨咫尺,哭声遍城内外。短兵相接,血光四溅,杀声震天。

    镇江是南京门户,城池不大,但兵马还算充足,足有守军三千人,对付几百倭寇,看似绰绰有余,其实这些守军大多怯不任战,而且这其中还包括吃空额的,老弱病残的,多年没有摸过刀剑的。

    而城下,是数百从天而降的倭寇,他们不仅有备而来,而且战力强大,目的明确。

    官军的箭镞短,而倭寇的重箭长,杀伤力更不能比,当倭寇的箭矢挟着劲风呼啸而来,箭头上还被涂上了火油点燃,落在城墙上,就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