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镇江-《明朝当官那些年》


    第(3/3)页

    不少火箭落入了城内,引燃房屋,瞬间熊熊燃烧起来。对方明显等来了一个天时地利的机会,今夜风向东南,有利攻城。而官兵已然失了先机,士气大减,有伤的士兵不断地被抬下去,哀嚎声不时入耳。

    陈惇一枪打过去,将已经爬上城头大叫的倭寇射下去,抓起身边的官兵问道“火器呢?火铳呢?”

    偻寇的箭集射而来,钉在砖石上都发出金属摩擦一般的声音,守军完全被压制在垛后,而陈惇找到武器库,看到了排放整齐的几箱子火铳,他大喜过望,但拿起一支来一看,才发现火绳几乎都腐烂了。

    他装填弹药,擦了火星,砰地放了一枪,却感觉手中的火铳枪杆嗡嗡大震,一道裂缝已经像龟壳花纹一样显露了出来,他大骂一声,知道再放一枪的话就要炸膛。

    一看这镂刻,居然还是南京军器局“英”字号的火铳,连两枪都放不出来,怪不得城池守军没有一个用的。

    陈惇见火器不能用,便指挥军士将库里的滚石檑木推出去,一方面遮挡箭雨,推下去又可以将还在攀爬的倭寇拍成肉饼,这东西没有什么造假的,总算延缓了倭寇的进攻。

    偻寇被打得血肉横飞,城楼上的守军总算可以乱箭齐发,虽然命中率底下,但胜在弓箭密集,又是居高临下,让欺近城池的偻寇不得不躲避。

    “守不住啦,守不住啦!”一个跟随在镇江知府身边的不知道是官还是吏的人大叫道“大人,咱们去南京,南京城池高深,一定能拒敌!”

    临阵脱逃?

    陈惇二话不说,朝着这家伙的大腿就放了一枪,瞄着是大腿,其实打到了小腿,眼见这人嗷嗷叫着被抬下去,陈惇才道“镇江乃南京门户,岂有望风而逃的道理?”

    这位知府也深知镇江若是失守,则自己不仅是丢了乌纱帽,而且要丢命的道理,他脸色苍白,咽了口唾沫“去南京求援,镇江最多只能撑三天!”

    陈惇点头道“大人身为镇江父母官,有守城抗倭之责。”

    知府摇头苦笑,此番战事,凶多吉少,但看今晚这大不利的局面,他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陈惇见他都没有多少信心,忙道“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我们能击退倭寇的进攻,等到援兵,便算大捷,大人,当务之急,是人心不能乱!”

    面对倭寇的强势进攻,几乎不识兵戈的镇江城里,很难说还有几人依然镇定自若。陈惇的话仿佛给他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倭寇不过三百,我方人马三千,以三千对三百,岂有不胜之理?而且倭寇的弓箭早晚有用尽的一天,届时援兵一到,他们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陈惇知道镇江城的城池虽然不大,但作为南京门户,当初修城就修筑地很牢固,倭寇爬不上墙,又见放的火被及时扑灭了,便急于在城池之下找到突破口,他们不再聚集在城门下,反而分散各处,伺机挑防守弱的地方下手,但都一一被击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