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朗兰兹纲领【第三更】-《走进修仙》


    第(1/3)页

    时间回到二十七个时辰之前。

    王崎心满意足的走出了自己的书房,长叹一口气。

    “完成了。”他的心中,满是劳动之后的充足感,但是却没有什么“惊喜”。

    这就是布尔巴基学派的方式。对于布尔巴基学派来说,只有水到渠成,而没有“意外领悟”。

    很多地球数学家曾经这样形容布尔巴基学派的工作方式——“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的目的地,却对路边的风景不屑一顾”。

    当然,朝着目的地一路进发,并非是错误的工作方式。

    但是,对于数学家来说,有的时候,“路边风景”反而比“目的地”更加重要。;

    或者说,在研究某个题目时发现的方法,比题目本身更有意义。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费马大定理,与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不说了。就拿费马大定理来说吧,费马大定理本身就引发了许多数学工具的诞生。希尔伯特计划,有费马大定理的影子,而费马大定理的终极答案,“谷山-志村”猜想,又是朗兰兹纲领的一部分。

    不然的话,谁关心当整数n  >2时,关于x,  y,  z的方程  x^n  +  y^n  =  z^n有没有正整数解?

    谁又关心任一大于2的偶数可不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很多数学家,非常痛恨布尔巴基学派,成它为“无趣的”。

    但不可否认,有时候,这种工作,也是很有意义的。

    九卷《原算》的积累,地球历史的知识,在这一刻融会贯通了。

    王崎完成了基本引理的证明。

    所谓基本引理大概的意思是,它给出了一个公式,是关于局部域上的约化群上的轨道积分和另一个群上的稳定轨道积分的之间的联系。

    这么说可能复杂了一点吧。

    毕竟,这是二十一世纪才被人完成的证明。

    数学发展到这个程度,就已经不是凡人能够理解的了。要一个学数学的用“人话”跟你解释这个问题,他最终也只能绝望的表示“以你的理解能力,跟你说清楚这个是不可能的”。

    2008年,越南裔数学家吴宝珠在法国完成了对基本引理的证明。

    基本引理,是朗兰兹纲领的初步证明。

    而朗兰兹纲领又是什么?

    它可以说是希尔伯特计划的升级版,是许多数学家都认可的,数学界下一个时代的方向。

    朗兰兹纲领,正是将数学统一起来的伟大尝试。

    1940年,布尔巴基学派的创始成员之一的安德烈·韦伊在法国被捕入狱。

    在狱中,韦伊坚持数学研究。又一次,他在于自己妹妹西蒙娜·韦伊——一位哲学家——的通信之中,提到了自己对于数学“大趋势”的看法。他通过数论与几何学这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的类比,来阐释这个问题。他认为,这两个门类就好像两门不同的语言一般。

    这也是正是朗兰兹纲领的想法。

    1967年,一位刚刚成为教授的年轻人,给这位布尔巴基寄来了一封信。他在信中他提出一组意义深远的猜想。这些猜想精确地预言了数学中在非交换调和分析、自守形式理论和数论的跨学科领域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并试图将他们统一起来。

    这位教授,正是罗伯特·朗兰兹。

    我们可以把现代数学的不同领域看做一门门语言。不同语言当中的某些句子,在我们眼中,它们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读法不同——这也就是现代语言学之中“所指”与“能指”的区别。

    人们将这些句子放到一起,不断积累,就能形成一部翻译标准。它可以帮助数学家,完成翻译工作。

    数学的不同领域与之类似。

    是一个宏伟得令人望而生畏的猜想,横跨当代数学中的数论、群论、表示论和代数几何等几大领域。一旦得到完整的证明,这些领域中的诸多中心问题将迎刃而解。

    它就好像希尔伯特计划那样,可以将整个数学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地球,朗兰兹纲领被称作“数学界的罗塞塔石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