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把锅甩给圣人-《大夏状元郎》


    第(1/3)页

    郑经的这一句,确实把大家给说蒙圈了。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就算你已经看破了,又何必说出来?

    久不出声的阮留之尴尬地说道:“哈哈,郑公子,你误会了,没有的事。”

    也好在郑经没有继续揭短。

    而诸糅真人则思索起郑经的说法来。

    是啊,人心是复杂的,一味的怀柔,对良善的老百姓可能还有效,可是对于恶人,效果确实不大,这个时候,确实需要有人唱白脸当好人,有人唱黑脸当坏人,恩威并施,才有效果啊!

    如此一来,儒家和道家在前面唱白脸当好人,法家在后面唱黑脸当坏人,确实效果要好得多。

    而且,得人心的往往是唱白脸的,而得罪人的是唱黑脸的,这么一来,就算引入法家来配合,似乎也不会对儒家和道家的地位产生威胁啊!

    “嗯,确实有一定道理。”

    他立即又厚着脸皮捧哏了一句。

    假装当郑经之前所举的那一例子不存在。

    “那就再说说富强吧。”

    郑经也不在意诸糅真人的厚脸皮,开始了下一阶段的论述。

    “相比天之道,人之道的力量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人类若是想变得富有、强大,就必须得因势利导,合理利用天之道。

    “在合理利用天之道这一块,儒家提出了格物、致知的理念,道家也有天人合一的说法,但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我个人都觉得无法与墨家相比。

    “与儒家和道家相比,墨家在天之道方面的研究明显要强上几分,他们不仅研究,还善于利用工具。

    “就好比说水车的发明,就能将水往高出引,以增加庄稼的产量,来养活更多的人。”

    诸糅真人:“……”

    刚给了法家机会,你现在又要拉上墨家?

    这是要恢复百家争鸣的节奏?

    他还是有些不情愿,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在合理利用天之道方面,墨家确实比儒家和道家要强上许多。

    就好比说儒家,尽管早已在《大学》里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思想,可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之后,重心却是放在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格物、致知几乎已被遗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