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善待之,礼遇之,交好之-《大夏状元郎》


    第(3/3)页

    不过道的传播就是这样的,你的道,在被天下人广泛接受及认可之前,就得一遍又一遍地去炒剩饭,以被更多人知晓,因此,郑经又耐下性子,跟卢勋互动了起来。

    结果自然又是让卢勋极为震惊。

    卢勋发现,在郑经重新定义道之前,他对于道家的思想学说,他是半认可半不认可,有些主张,他觉得很有道理,但另外还有些主张,却是很难接受,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而在听了郑经关于道的新定义,又再与他就道家的某些观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之后,他发现,他对道家的那些思想和主张,已慢慢地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哪些有道理,哪些没道理,没道理的原因又在哪,已不再是一头雾水。

    这么说来,关于道的新定义,郑经也是对的?

    不管别人认不认可,反正他觉得,自己已经接受了这一理论。

    也就是说,不到一个晚上的时间,郑经的两大理论,道的新定义,**论,都已被他全盘接受。

    而这两大理论,任何一个拿出去,都是有资格成为圣贤的。

    真的太了不起了!

    卢勋更是起了结交之心。

    只是该怎么结交呢?

    给他许以高官厚禄?或者是赞助其大笔钱财?

    似乎都不妥。

    因为对于真正的名士而言,权势、财富之类的赠予,都算是对其高风亮节的一种玷污,也正因为如此,像诸糅真人那样的道家高人,赠予郑经的也不是别的,而是全套道藏。

    可问题是,咱根本就比不了道家,没啥拿得出手的东西啊!

    想了想,他立即吩咐道:“呈笔墨。”

    他决定送郑经一幅字了。

    说起来,他除了能言善辩之外,还有一样也是相当了得的,那就是他的字。

    之前在会宁时,他的字就已经小有名气,连德王爷都赞不绝口,而到了泗州之后,更是千金难求,现在,他觉得以字相赠,也算是符合文人之间的雅谈。

    要知道,他的字,也不是谁都有资格能得到的。

    只是这么一来……

    德王妃:“……”

    好你个卢勋,你的字虽然也还过得去,但跟三绝公子的字相比,还是差了那么一丢丢好吧,你现在竟然要送他字?

    这算不算是班门弄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