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没有捷径可言-《大夏状元郎》


    第(3/3)页

    任何人去到之后,选择一间无人的房间进入,向着问心鼎的方向跪拜,就可以进入问心过程。

    当然,前提是问心鼎要对其跪拜有所反应,否则的话,就成了简单的祭拜。

    而问心过程也确实像是做梦似的,梦醒之后就会对梦中所发生的彻底遗忘,祭拜之人,最终只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过。

    过了的话,自然是暗自欢喜。

    没过的话,悄悄离开便是,也不会丢人。

    过程就是这么简单。

    过程是简单,但想通过却极为不易,因为没有人可以告知你,怎样才能过关,甚至连自己,在试过之后也不知问题出在那里,要想再试的话,就只能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要么去提升自己的才华,要么去改正某些可能有损德行的言行。

    而顾倾城所能告知郑经的也就是这些。

    诡异!

    这是郑经听过之后的感觉。

    一生只有三次机会,失败之后还不告诉你错在哪里,也难怪儒家的儒者会那么少,也难怪儒家会越来越式微,很多儒家之人都转投道家。

    你死都不让人家死个明白,这岂能不让人丧气?

    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也有一大好处,那就是让人无捷径可走,无空子可钻,能让儒家的真实信众能从严要求自己,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才学和德行操守,让最终能过的,都变成儒家真正的精华。

    只是这样一来,弄得他对自己也开始没信心了,不知自己是否有过关的可能。

    才学方面肯定是没问题的。

    这一方面,郑经对自己还稍稍有那么一丢丢信心。

    可德行操守呢?

    这一点上,他就没多大把握了,要知道,衡量一个人是否品行高洁,具体得看是以什么标准去衡量,标准不同,结果自然也就不同。

    就好比说在道家眼里,无为,就是品行高洁,可是在儒家眼里,有为才是君子之道。

    在这一点上,郑经还真是拿不准。

    而最为关键的是,他并不是儒家的真实信众,对于儒家的很多思想,他极为认同,但对于某些观点,却视之如糟粕,甚至于说,他的理想,是集众家之所长,而不是独尊儒术。

    在这种情况下,这问心关他还能过吗?

    他确实没把握。

    这也让他忍不住想,要不干脆学阮留之,改投道家,抱紧道家那条粗大腿得了?

    但他很快又放弃了这一念头。

    毕竟道家的入世主张,实在是跟他的理念有所不符。

    不管怎样,先试试再说吧!

    他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只不过他没想到,他还没采取行动,新的诱惑就来了。

    慧存真人找上门来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