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屋外忽然喜气洋洋地响起喧哗声。 “放榜了?” “少爷考中了没?” “肯定考中了吧,少爷可是让国公府的先生们辅导了好久的。” “快快快说说情况,别吊着人的胃口了。” …… 蒋奕武心情烦躁,刚欲开口呵斥,就见一个贴身小厮将脸笑成了菊花,冲他讨好地道喜。 “恭喜少爷贺喜少爷,您武举中了。” 中了。 就代表蒋奕武从此是武举人。虽仍要经过一轮会试,才能角逐武举三甲,进入吏部安排官员官职的流程里,改头换面平步青云。 但武举人,与文举人一样,若用银钱开道也是能够做官的。 蒋家,可不缺钱。 中了武举人,便代表着蒋奕武随时可为官了。 如何叫人不兴奋。 蒋奕武被大夫宣判无治的怒气登时全消,茫然地怔了一怔:“……我武举院试中了?” “中了中了。” “……中了,成绩如何?” “北直隶共一千五百考生,取一百考生。您考了第四十七名,排行中上呢。”小厮喜气洋洋地道,“还有您的策论,成国公府的先生们给您辅导的那一篇策论,得了一个朱批的‘良’呢。” 众人说着皆感慨起来。 “文武双全的人毕竟是少数。许多人以为武举便是考武艺就行了,根本不在乎这策论,结果就被人比下去了。” “我听说这次院试里,策论能够得到中的,都不足百余人呢。” “可不是么。多亏了国公府的先生们给少爷压的题了,洋洋洒洒数千字呢。要不是少爷勤勉,还真的记不下来。” “这回咱们可算扬眉吐气了。” “……那两个人。”蒋奕武正兴奋劲正浓,想起什么地问道,“……考得怎么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