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首词名叫《山亭柳·赠歌者》,是一名年老色衰,生活凄苦的歌者,在叹述自己空有才华技艺出众,却生得身世命运悲苦。 后世文人常用这词来自比,空有满身卓绝才华,却囿于身世命运。了无知己的失落。 不仅郑兰淳重视与蒋奕文的知己传信,蒋奕文在与那人的书信相交中,亦产生了伯牙子期的知音相会感。 因而,他在与那人的书信中,曾罕见地真情流露地自苦,用过这首词自比过他的前半生。 ——空有满腹能倚马可待作《问天》的才情,数十年如一日苦练箭术的毅力又如何? 若无娇娇出手相救,治好了他的一身瘫疾,重给了他人生希望,他的人生将比这歌者更悲苦晦暗。 物哀自类。 真情袒露。 这或许是刚强的蒋奕文,人生头一次对人示弱自怜。 他的自怜并未被辜负,那人在回信里,并未如他人般用居高临下的同情语气安慰他,而是给他寄了一个新式的轮椅与马车设计图,和一本大周五岳山海的游记。 那人说这新式轮椅是她花了半年设计出的图纸。 若是成功后,或许将是如诸葛亮的机关牛一样的宝贝,有轻巧的轮子与履带,和木制的长臂,能让他无需第二人帮助的,轻巧省力地取物行走上马车。 马车亦是特地设计过,用一种新发现的黑乎乎的能燃烧的油驱动,速度极快且省力平稳,无需第二人策马。 拥有了这轮椅与马车,他等于拥有了走遍天下的‘自由’。 他从此更视‘那人’作唯一知己。 半年的书信交流中,蒋奕文曾经数次设想过那人的身份模样,却每每只哀叹于阅历匮乏无法勾勒。 他原是准备高中状元后,便问他的身份的。 谁知今日一见这火红张狂的郑兰淳,他便如同见到了那人活生生立在眼前。 故而他脱口而出这阕词。 只凭郑兰淳轻巧地对上了这一阙词,蒋奕文便断定了,‘那人’便是眼前人。 他轻轻吐出一口气,郑重其事地行了一个大礼:“以知己身份相交已久,你我头次相见,郑小姐你主动上门拜访,我却没能第一时间赶到,让你空等了这么久,实在是我太过失礼。” 旁人并不知这其中关窍,再次听得云里雾里了。 什么知己? 什么相交已久? 什么猜测身份?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