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次就让他威风一次。” “学宫内其他学派,我儒家何曾惧过?” “他们吐槽几句,对我儒家无关痛痒,至于外界的影响,上次羊子、高堂生被抓,已经丢过一次脸了,再丢一次又算得了什么?现在的儒家不宜多生枝节。” “至于十公子。” “呵呵。” “我看过他的过往经历,不像是个沉得住气的人,就算我儒家不出手,恐怕他自己都会去惹祸,到时我儒家顺势一推,论鼓噪生事,滋事发事,我儒家何曾输过?” “哈哈。”孔鲋闻之大笑。 随即道: “那便随他去。” “区区骂名,我儒家担得起。” “不过,十公子来博士学宫的消息,倒是要传给长公子,现在朝堂正值变动,长公子还在楚地,却是有些不合适了,若是让十公子捷足先登,交好了那些新晋朝臣,恐对长公子局势不利。” 子襄点点头道: “这件事的确该告知长公子,无论十公子有没有结识朝臣之心,我们都不得不防,只是长公子一时半会恐回不来,现在楚地的田政才推行数月,还没到收粮的季节,提前回来,恐会功亏一篑。” “我若是没猜错。” “长公子去楚地应是楚系朝臣的建议。” “这些朝臣应跟楚地的大小官吏打过交代,如果不发生什么天灾人祸,长公子所在的楚地,今天应该会大丰收,官府所收的租税会比往年增加不少。” “这是实打实的政绩!” “长公子久居深宫,很需要这种政绩。” “相比结交新晋的朝臣,把这种政绩拿到手,显然对长公子的帮助更大,到时长公子携着平息民怨,粮食增产的喜讯回朝,定然会让不少人刮目相看,到时再结识朝臣,也才会事半功倍。” “只不过现在有一个问题。” “陛下让长公子去楚地推行新田政,但未明说让长公子在楚地待多久,若只是待到粮收,那倒没有什么问题,若是多大一年半载,这变数就太大了。” “十公子在咸阳,而长公子在楚地。” “几月的时间,对两者的影响都不大,但若是时间一长,不说数年,就算一年半载,这个影响,长公子恐也吃不消,到时就算长公子携讯而归,恐也失了先机,这不是什么好事。” “兄长给长公子写信,除了要言明十公子入学宫之事,更要言明长公子身在楚地的不利,让长公子及早做好回咸阳的准备,事关储君之位,长公子是不能有半点马虎的。” “若是秋收之后,陛下还没让长公子回来,长公子就必须自己想办法回咸阳了,不然恐生不少变数,这其实很不妙。” “兄长务必言明其中利害。” 孔鲋目光一沉。 他自然清楚长公子长期不在咸阳的弊端。 孔鲋道: “我知道了。” “其中利害我定会告知长公子。” “本以为十公子已为陛下所恶,没曾想却越来越棘手了,他真是让人不敢小觑分毫啊。” ------题外话------ 第三更估计也会是凌晨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