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堂堂汉朝使臣,不受外夷审问!-《全球听证会:我成了秦始皇辩护人》


    第(3/3)页

    汉武大帝,是个骄傲的皇帝。

    纵然他犯错,但是在这个年纪的他,也绝对不容许别人说他有错!

    然而此刻。

    林风却如此直言不讳。

    对比林风,一众历史学者,都自叹不如。

    果然,

    如同他们所想。

    汉武大帝,在听到林风的话之后,周身的气势,骤然变得更加恐怖。

    双眼中,帝王之怒,瞬间涌现。

    “你是说,怪朕?”

    “这天下,还从未有人,敢怪朕!”

    汉武大帝语气森然,双目如同虎视,死死盯着林风。

    林风的话,显然让他的怒气更甚。

    然而,

    面对汉武大帝气势上的压迫。

    林风并没有任何退缩。

    历史,就是事实。

    奔着这个角度,他的话并没有任何婉转,神色也依然如常。

    在汉武大帝如鹰的目光下。

    林风缓缓开口。

    “封禅之后,继续用兵。”

    “兵锋移至更遥远的西域大宛,于是有了太初年间李广利西征大宛之役,经过数年苦战,终于斩大宛王,屯田于轮台、渠犁,初步控制西域。”

    “匈奴在西域仍然保持较大的影响力,导致西域小国选择“两属”以自保。”

    “然而,如今的匈奴,已经和以往不同。”

    “经过十余年‘休养息士马,习射猎’,元气有所恢复,重新成为汉朝边患。”

    “而后数次征战皆不利。”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国库空虚!”

    “前后用兵数十年,民力疲敝。”

    “到元封四年,关东流民超过二百万人,不在户籍者四十万!”

    “城郭仓廪空虚,民多流亡,天下虚耗,人复相食!”

    “晚辈此言,绝无虚假。”

    “恶果也日益凸显,到了天汉年间,社会动荡,南阳有梅免、白政,楚有殷中、杜少,齐有徐勃,燕、赵之间有坚卢、范生等。”

    “群盗四起,内乱不断。”

    “此时的大汉,本应修养声息,奈何加强安保纠察,大兴兵力,镇压暴乱。”

    “那些镇压不力的官吏,也全部被诛杀。”

    “以至于,一些地方官吏畏惧法令,要么隐匿不报,要么杀百姓,以充盗匪之头!”

    “如此以往,国家如何能强盛?”

    “纵然,冠军侯,大司马大将军死而复生。”

    “面对如此局面,恐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林风将自己的想法,尽量用旁观者的口吻,说了出来。

    然而,

    听到这话。

    汉武大帝脸上的怒气,却更盛。

    “你的意思是,朕错了?”

    “朕,何错之有?”

    “汉家万事刚刚开创,加上四夷侵略欺侮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就无所效法,不出兵征伐,天下就不会安定,为此不能不让百姓劳累。”

    “如果后世又有像朕这么做的,这是重蹈已经灭亡的秦朝的覆辙。太子敦厚,喜欢安静,必定能安定天下,不让朕担心。”

    “要寻求一个守文之主,还有比太子更好的吗?”

    “骂名,被朕占光。”

    “只有这样,太子才能更好的施行仁政!”

    “朕,来干这劳苦之事,把安逸留给太子,就不行吗?”

    汉武大帝,厉声质问道。

    然而,

    面对汉武大帝的质问,林风神色依然不变,而逐字逐句,问道。

    “陛下,您见过,吃土活活涨死之人吗?”

    “陛下,您知道,易子而食,孩子被烹杀的场面吗?”

    “陛下,你可听闻,千里平原,树皮皆被啃光的情形吗?”

    听到林风的话。

    汉武大帝的脸色,很明显僵了一下。

    “不曾听闻,不曾知道,也不曾见过。”

    汉武帝如实说道。

    听到这话,

    林风微微叹了口气。

    汉武大帝,纵然伟大。

    但也是贵族出身,真正的民间疾苦,他并未见过。

    不过,正当林风准备开口的时候。

    汉武大帝周身的气势,再度增强。

    “不……朕没错。”

    “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太子!”

    “百姓疾苦,朕懂!”

    “可只有这样,才能方便,将来太子继位后,施展仁政。”

    “苦的,是这一代百姓,换来的,却是大汉后世安宁!”

    汉武大帝的声音,逐字逐句的抬高。

    然而,

    就在这个时候。

    “陛下,已经没有太子了……”

    林风陡然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