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建设攻防-《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


    第(2/3)页

    杨祚将信将疑,可毕竟是燕王的儿子,该听的还是要听,辽东百姓有四万户,三十几万人口,要制造军械有大批的人马可以征调。

    ——

    伴海道。

    绵延不绝的魏军冒着风尘开拔,旌旗遮天蔽日,马蹄所扬起的尘土如黄龙般席卷长空。

    坐在马背上的老者仙风道骨,留着五络长须,眼神顾盼之间,若鹰若狼,其身边的将领胡遵、牛金二人均觉胆寒,不敢出声。

    时年五十九岁的司马懿拨转马头,对身旁的胡遵说道:“命士卒扔下一切无关紧要的沉重包袱,全力赶路。”

    胡遵点了点头,说道:“回太尉,都已卸下不必要的物资,渡过辽水,辽隧近在眼前。”

    牛金道:“太尉,辽隧必然是重兵把守,不如我们出兵强攻,无须多久,便可将其攻下。”

    司马懿轻笑一声,大有不屑之色:“为将者避实就虚,才是用兵之道。以公孙渊的心智,定是在辽隧驻扎燕军主力等候我的到来。料定我等疲惫之师,星夜兼程,必不可久持。”

    每日行进30里,魏军疲乏困顿,但却没有出现大量的伤病、减员、水土不服等问题,魏军基本上还算完整,只是辽东地方恶劣,到处是沼泽地跟险滩,仍是中途减员了几千人。

    牛金道:“太尉的意思是,不可强攻么?”

    司马懿淡淡道:“攻辽隧不可实攻,引一偏师佯装进攻试探,若燕军主力倘若蛰伏在辽隧,实则调集兵力实攻襄平,公孙渊惊慌失措之下,必会选择与我军决战,生擒如掌上观文。”

    牛金、胡遵二人心悦诚服,对司马懿的老谋深算佩服不已。

    司马懿抬头望着天空,叹道:“只希望战事早日结束。”

    自诸葛亮病逝,蜀国停下将近四年时间的北伐。公孙渊反叛自立,威胁魏国的边境,迫于蜀、吴两国的虎视眈眈,一直没能腾出手。

    现如今机会成熟,曹睿认为自登基以来,没有一件事足以载入史书,便把司马懿自长安调到洛阳,率步骑四万众,征服辽东以示天威。

    作为三朝元老,司马懿已然成为除曹氏宗亲之外,最受倚重的老臣,否则也不会五十九岁的高龄远征辽东了。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