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建设攻防-《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
第(3/3)页
辽隧城中,在公孙修的指导下,工匠完成了一台床子弩。
他当然不是什么机械大师,完全是见过北宋床子弩的造型,双手连画带比的讲解,由工匠去一步一步地落实到位。
床子弩上置三张弓,两正一反,前二弓为正,后弓为反,互为盘绞。其箭几乎跟长矛无甚区别,非人力所能拽动此弓,而是利用绞盘拉动弓弦,需要同时由三人来操作。
杨祚好奇不已:“世子,这是如何使用的,当真能毙敌于七百步之外么?”
公孙修笑道:“一试便知。”
寻来空旷的环境,两名士兵转动绞盘,将三张硬弓完全拉开,另一名士兵将巨大的橛子箭扣上。
三人同时用手拍在床子弩上,“崩”的一声大响,橛子箭去势如同流星,一举飞跃一百步、二百步、三百步——力道几乎没有减弱的趋势,直飞了七百步远,重重地插在土墙上。
杨祚张大了嘴巴,不敢置信地道:“这个弓也太厉害了,别说是鲁缟,便是敌军人马俱甲,也会被一箭穿心。”
弓箭手的射程在两百步,重型攻城武器的砲石机在三百步开外,而这重量仅有百来斤的床子弩,调整位置和携带方面,所能及达七百步。
公孙修笑道:“这还不算,还有更猛的。”
又让三名士兵将床子弩向前推进了三百步,接连向土墙发射橛子箭,近距离发射,入墙更深得几寸。一口气对着土墙胡乱射了二十几支橛子箭,土墙便如同刺猬一般。
杨祚瞧不出什么,疑惑的望向世子,公孙修走近土墙,用脚踩住了插在土墙的橛子箭,借势抓住上方的橛子箭,三下五除以二爬到半空中,在轻轻地跳了下来,笑道:“如若攻城时,这便是最好的梯子。”
杨祚又惊又喜:“此等神物,当真是巧夺天工,若是用来守城或者攻城,无往不利。”
公孙修研制这第一架床子驽,花费近一个月的精心打磨,六次试用才完成。
然而后期就不复杂了,图纸已研究完毕,工匠可投入大量生产,三十名工匠两天可产出一架床子弩。据此推算,等到司马懿兵临辽隧城下,便有七十架床子弩摆在城头迎接他的到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