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辞别-《当打之年》
第(2/3)页
所以,前两天我直接给她买了机票。
机场里,姑嫂俩热情相拥,几天相处下来,俩女情同姐妹。
这就是苏伊人的魅力所在。
连王诗语和江雨燕,这两位商场老油条,都能跟她姐妹相称,亲密到无话不谈,更何况是我家这个涉世未深的妹妹。
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后,直至目送她通过安检,我和苏伊人这才走出机场。
“咱们家这个妹妹,可真是了不起呢。”车里,苏伊人一脸惊叹。
“我没夸张,等她将来毕业了,绝对能成为你的左膀右臂。”
对此,我深信不疑。
江晚秋当初之所以选择经济学,大部分跟我那个约定有关。
她说过,如果将来我当老板了,她就利用所学帮我。
假如我没出息,她就利用所学的知识养我。
那一年,我和她正处于高三时期。
她的目标是北大。
我是清华。
后来,我撕掉了录取通知书,谎骗爸妈没考上,把唯一的上学机会给了她。
然后跟人前往福州打工,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她开学前,凑齐两千块钱寄给她……
往事历历在目,我笑着启动汽车:“所以我要更加努力了,免得今后的庙太小,容不下她这尊大佛。”
“她又不会嫌弃你的……”苏伊人轻笑,“不过你讲得也对,咱们一起努力。”
我点了点头:“既然这样,那你现在能把冻虾仁原料的想法,告诉我了吗?”
“你思考了几天,应该已经完善了吧?”
人生只有先明确目标,然后才可以投入努力。
如果连方向都没有,付出再多也没用。
我之所以一直压着这件事,就是为了等待苏伊人,给我指出一个明确方向标。
“有两套解决方案……”
苏伊人示意我先把车子熄火,然后继续说道,“一个是找虾池养殖户,另一个是跟码头渔船建立合作关系。”
“第一个呢,成功率虽然高,但是跟这些养殖户谈……恐怕最多也就只能在基础价格上,再下调个一两块钱左右。”
“比如,出池价格是16块钱。”
源头价,我懂。
市场价买18块钱一斤,是倒过一手之后的价格了。
如果跟养殖户谈,量大的话,确实可以再降低个一两块钱,但这已经是极限。
“我这几天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还是后者的可行性较高……”
苏伊人继续说道,“当然,那些捕鱼船量大。我们必须拥有足够吃下一整船的实力,才具备达成合作的资格。”
“那么你觉得,我们现在有这种实力吗?”
不等我回应,苏伊人又接着讲,“我的意思呢,暂时先踩点,把这里面的内情摸透了,等咱们的工厂建起来,真正投入生产了,再来找他们谈判也不迟。”
这是最为稳妥的方式。
“这话的另一层意思,是要我暂时先放下冻虾仁这款产品吧?”
苏伊人不可置否一笑:“风险太大啦……虽然做生意就是在与风险对弈,但也不能毫无准备,就迎头撞上去呀。你说呢?”
我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就像她说的那样,在当前这个什么都不具备的阶段,起步就做这样一款大产品,确实有点冒进了。
一旦失败,很可能让我赔个底朝天。
循序渐进,才是最为明智。
“那就先搞五香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