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繼皇帝位-《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3/3)页
太后嘆了口氣,于謙的用意她豈會不知,摸了摸朱見深的頭說道:“那于侍郎是何意?”
于謙看了一眼朱見深,又看了看朱祁鈺。
朱見深的心都要跳出來了,自己能不能提前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看于謙如何說了。
雖然很是緊張,但朱見深卻是緊緊盯著于謙,仿佛是在告訴他,你別看我小,可我不怕,有帝王之資。
朱見深與于謙對視許久,于謙仿佛能夠看出什么這個不到兩歲的皇太子充滿著智慧,可此時正是國家危難之際,選一個兩歲的孩童繼皇帝位是否對國家不利呢。
而后于謙又移開目光,看向了朱祁鈺。
朱祁鈺心里面也有一些期待,可也不敢太過表露出來,將頭扭向了一邊。
朱祁鈺已然成年,是最合適的人選,但朱祁鈺不是孫太后的兒子,此時皇太子在這里,若是自己繞過皇太子,推薦朱祁鈺為帝,會不會受到太后的否決,甚至厭惡自己,繼而影響到太后的決策。
一時之間,于謙竟然也不敢隨意說了。
而太后經過這短暫的遲疑后,也考慮清楚了,若是讓于謙提出由朱祁鈺登基為帝,自己是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原歷史中八月十六日,明軍被圍殲,到了八月二十九日京師百官才推舉了新帝,其中最大的掣肘就是孫太后。
而原歷史中的土木堡之戰大明折損了二十萬精銳,再加上邊防重鎮的相繼被攻擊,面對的危局比此時還要嚴重的多,孫太后都要考慮那么久,而此時雖然皇帝被俘虜。大敗而歸,也只是折損了神機營,皇帝禁軍,不過六萬人,大明尚有一戰之力,在這種局勢下,要是立朱祁鈺為帝,只怕孫太后定會一口否決。
“皇上臨走之時,就已經做出了安排,立下了皇太子,此時國粹不順,當順位繼承之,由朱見深繼皇帝位,朱祁鈺仍行監國之責,協助于侍郎統籌京師防務。”
孫太后的話聽完,朱見深很是吃驚,不過也松了一口氣,相反于謙也松了一口氣,幸虧自己剛剛把持住了,不然國家大策可能都會發生改變。
孫太后的一錘定音,也容不得別人質疑。
正統十四年九月,帝蒙難,皇太子繼承大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