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国与天下-《白袍小武僧》


    第(1/3)页

    正如曾子在《大学》中所说的一样,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天下所有的事情,都是要有一个起点的。

    为什么说一本书读到最后,便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原因其实非常的简单,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其实就是作者提笔开始写书的原因,也可以说是提笔之前的……,那个念头!

    明白了作者当时的那个念头,为什么一定要写书的念头,那么,当然也就可以把整本书,全部都给融会贯通了。

    曾子为什么要写《大学》,可以很肯定的说,他根本就不是为了,要把到底什么是大学这个概念,清清楚楚的告诉读者,才去认真动笔的!

    因此,明白了到底什么是大学,根本就没有一点儿……,用处。

    曾子动笔之前的那一念,才是唯一有用的东西,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悟到了,那便会有所得,而只是听人家给个答案,自己根本就不去独立思考,是根本就没用的。

    不是没有答案,而是即使给了这个答案,也是根本就没有用的!

    所以……,不能说,恰恰就是一种慈悲。

    那个念头到底是什么,说出了反而对别人不好,因此绝对不能说,但是,大学到底是什么意思,却还是可以讲一下的。

    如果连大学到底是什么都不懂,当然也就谈不上悟不悟了。

    大学,就是一种很大的学问,它的意思就是这么简单,由于曾子是儒家门徒,所以这个很大的学问,当然指的就是儒家的学问。

    《大学》是儒家的入门经典,原本是西汉大学者戴圣,编纂的《礼记》一书中的一篇文章。

    因此,《大学》到底是不是曾子所著,是绝对不能肯定的,《大学》的全篇到底有没有遗失,同样也是不能确定的。

    但是,同样有三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一,大学必定由儒家门徒所著,因为全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都是儒家的学问;二,大学是儒家的入门经典,因为文章就在那儿摆着,里面的内容,根本就不涉及什么高级的学问;三,大学原文即使有所遗失,也绝对遗失的不多,因为全篇的整体结构非常完整,该交代的问题,作者已经统统都给讲清楚了。

    那好,既然该讲的,作者已经全都讲了,但纵观《大学》的全篇,作者为什么偏偏就不讲,到底什么是“物格”与“平天下”呢?

    可能是原文遗失了,也可能呢……,是作者有意为之!

    曾子是春秋末期的人物,因此,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必须要了解才行的。

    在春秋时期,东周王朝一共分裂为了上百个国家,不是一个、也不是十个,而是上百个!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也是一个现代人拿出一张现代地图,如果在地图上仔细划分,到最后一定会头皮发麻的数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