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何为春秋-《白袍小武僧》


    第(3/3)页

    只有领袖们弘善抑恶,坚定了自己的本心之后,才可以分析自己时代,为什么兴起、为什么衰落、为什么即将破灭的原因,只有找到自己时代的问题之后,才可以借用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解决自己时代的问题!

    绝对不能生搬硬套,不能说大禹的平天下之道,周文王父子的平天下之道,就一定适合自己的时代,必须要创出自己的平天下之道才行!

    所以,太史公才说《春秋》一书,就是王者学习政治之道的……,大学问!

    说白了,《春秋》定立了两大法则,一就是领袖自己不能黑化,二就是领袖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借鉴前人的经验与智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政治路线。

    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只是一种瞎猜的结果,根据太史公的评价瞎猜的。

    第二点理由,是亚圣自己说的,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圣人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既然大禹找到了抑洪水之道,还了整个天下一个太平;周公找到了横扫天下之法,换了天下百姓一个安宁,那么,如果《春秋》之中啥都没有,那么乱臣贼子们……,又为什么要怕呢?

    换句话说,如果《春秋》不含平天下之道,不能帮助领袖们解决问题,弄不死那些乱臣贼子们,那么……,他们又为什么要怕呢?

    有高人解释说,《春秋》嘛,揭露了社会的弊端,暴露了那些罪恶统治阶级的嘴脸,所以,他们惧怕民众得到觉醒,因此就怕了。

    唉……,洗洗睡觉去吧,亚圣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春秋》……,天子之事也呀。

    再说了,在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动乱年代,有多少百姓会是识字之人,大佬,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吧?

    所以,民众人手一本《春秋》,况且都不一定能够看懂,更何况……,并不是人手一本呢?

    当然,亚圣说的对不对,也仅仅只是一种瞎猜而已,第三种儒家变化的观点,也就更加的不能当真啦。


    第(3/3)页